潮州近年来在招商引资领域持续发力,成效显著、决心坚定,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完成了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任务。2023年、2024年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2025年,潮州再次剑指400亿级招商任务,重点攻坚交通、文旅、新能源等领域重大项目。
潮州的招商决心与效率,值得点赞。这种“跳起摸高”的魄力,不仅是对自身发展潜力的充分释放,更是对“制造业当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深度践行,为潮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当前的潮州正站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布局的历史交汇点上,现在的选择将成就未来的潮州。依托独特的区位条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文旅资源禀赋,在现有的招商基础上,潮州可挖掘更多“优势领域”,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的新突破——以应急产业为战略支点、特种陶瓷为技术转型抓手、立体旅游为消费升级引擎,构建“传统+新兴”“生产+服务”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格局。
去年底,位于潮州古巷镇大岭山的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完工,进入试运行阶段。这是应急管理部在全国部署的六个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之一。
此前,在回答该项目为何选址潮州的提问时,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潮州在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应急资源三大方面具备优势。具体到应急资源,潮州规划引进应急物资装备生产制造企业,有望实现应急救援队伍、半岛体育登录应急物资储备场所等应急资源集中管理,能够迅速筹措物资、组织运送,为高效、快速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赢得宝贵的时间。
潮州也有过“百亿应急产业集群”的规划:建设大岭山应急产业园,在全市打造安全应急产业产值规模超100亿元,打造成为立足广东、服务东南、面向全国的专业安全应急物资生产保供基地。
有人会说,潮州应急产业链不完善,不利于招商引资。但事实上,潮州是中国瓷都、中国食品名城,可在此基础上引导行业龙头构筑应急产业集群。如瞄准消防装备、智能监测设备、应急食品供应链等领域,引入央企、行业头部企业设立区域总部或生产基地,配套建设应急物资仓储物流园。可联合高校共建应急科技研究院,推动消防机器人、防灾减灾新材料等科技成果本地产业化。还可拓展消费场景,打造“应急产业+文旅”示范项目,如建设沉浸式应急演练体验馆,开发应急主题研学游线路等。
应急产业市场广阔、潜力无限,潮州基于现有基础,可攻坚发力,从目前单一的救援中心延展成产业集群。
潮州是中国瓷都,陶瓷产量惊人,但也面临不少痛点。自2004年成为“中国瓷都”后的20年里,前10年突飞猛进,后10年发展滞后。全国多个陶瓷产区的产值、产能,已经超越潮州。
潮州陶瓷产业发展的痛点之一在于,绝大部分企业生产的是日用陶瓷、卫浴陶瓷、艺术陶瓷,高端特种陶瓷占比极小。而后者又恰恰是高附加值、高科技领域的未来方向,有数据显示全球特种陶瓷行业市场规模已超4000亿元。
这样的产业困境和市场需求,潮州已然看到。2024年发布的《潮州市优先发展产业目录》专门提出,需要采取政策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的关键技术、装备及产品、服务,包括应用于工业、医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特种陶瓷生产及技术、装备开发;将蜂窝陶瓷作为交通运输、高端制造等领域的新材料。
事实上,潮州已有三环这样的电子陶瓷元件行业翘楚。可延伸产业链,再精准招商补链强链,如聚焦电子陶瓷基板、陶瓷膜过滤材料、航天陶瓷部件等高附加值领域,引进高端技术团队,或与外资品牌合作设立合资公司等。在耐热耐磨功能上超越钢铁,在军民高科技领域广泛应用。
在上述的应急产业中,陶瓷也大有用武之地。如陶瓷纤维增强防护材料可用于开发陶瓷纤维复合防护服、头盔,提升消防员防护装备的耐高温、防火性能;又如,陶瓷基复合材料可用于防弹衣、防爆盾牌等高安全性装备,还能为排爆机器人、水下救援机器人提供轻量化、耐腐蚀的陶瓷关节和外壳;与家电企业联合开发便携式陶瓷净水器,利用陶瓷膜技术生产高效净水滤芯,用于灾区饮用水快速净化等。
此外,潮州还应聚力打造公共技术平台,在韩师陶瓷研究所、先进陶瓷材料创新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推动校地高层次共建广东陶瓷研究院,提供研发孵化、检测认证等全流程服务,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引领行业发展。
潮州是旅游名城,每年有千万级游客入潮,但旅游人数过度集中在古城,这从今年春节旅游数据中即可探知——来潮430万游客中有近40%前往古城。2024年潮州全年接待游客增长23.9%,半岛体育登录“五一”旅客净流入量排名全国第2位。
潮州不只有古城,也不只应在春节、国庆节等黄金周火爆。潮州需要疏解核心时段和核心区压力,针对性地招引康养游、主题乐园等商业资本进驻,承接“泼天富贵”。
一方面,依托文化、美食等传统文旅优势基础,吸引资本在环古城圈打造文化消费场景。这一点上,潮州已经有所动作。根据今年的十大攻坚项目,潮州计划将韩江东岸的慧如公园改造提升为演艺文旅项目,并明确部门分工及各季度进度。
另一方面,可以“无中生有”,丰富旅游产品供应,改变目前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的现状,让巨大的客流有更多游玩选择。例如,依靠对亲子游特别有吸引力的大型主题公园、动物园等,与古城游形成产品互补。潮州可以在此方面挖掘宝藏,如融合潮州非遗活化体验,打造潮玩科技主题乐园;基于凤凰茶旅走廊和便捷交通,打造凤凰火山地质公园、生态亲子乐园、动物园;依托饶平海域,打造滨海度假乐园、水上乐园等。如若成行,面对的不仅是汕潮揭三市以及汕尾、梅州超3000万人口的巨大市场,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学生市场自不必说,一方面有巨大的亲子游需求,另一方面也有研学游的需求。目前关于研学游的讨论较多,在此不赘述展开。潮州应抓住研学游的市场,打造更多高品质的研学游路线和产品供应,形成口碑。
向内看,潮州老龄化严重程度在广东排第二,已达到中度老龄化社会。自有探路的现实需求。
向外看,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3亿,到2035年将突破4亿,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同时,这也意味着巨大机遇,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
潮州有打造康养游的良好基础,山好水好空气好,好吃好看还好客。潮州可在业态融合创新,开发“医疗+养老+文旅”套餐产品,如引入高端养老社区,结合潮州文旅打造中医养生文化街区;强化数字赋能,搭建智慧康养管理平台,整合三甲医院资源开展远程诊疗,开发适老化智能穿戴设备产业链。
潮州美食、工夫茶里都含有“养生”的理念。潮州可制定潮州工夫茶养生、潮汕药膳食疗等地方服务标准,申请国家级“康养旅游示范区”资质,打造“银龄友好型城市”,让更多“银发”群体认识潮州、来到潮州、爱上潮州。
通过构建“应急产业保障国防民生、特种陶瓷支撑高端制造、立体旅游释放消费潜力”的多维产业生态,潮州既能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红利,又能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在“优势领域”发掘,潮州可依此补充精准化招商图谱,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