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行业资讯 分类
探寻半岛体育网址德清“源文化”发布日期:2025-01-17 16:50:20 浏览次数:

  相传4000多年前,烘豆茶作为防风神茶在这里一举成名,半岛体育入口此后世代相传;2500多年前,这里是专门为越国王室贵族定制烧造仿青铜礼器和乐器的窑场;近900年前,叶金扬在这里发明附壳珍珠养殖技术,并在当地大规模推广……德清,自古便是“江南腹地”之一。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加上文运昌盛、文人辈出,这里成为江南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承载地。几千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具有江南韵味、德清特色的“瓷、丝、茶、舞、诗、珠、桥”文化,是中国瓷器的起源地、淡水珍珠人工养殖技术的重要发源地。文化是顶流。近年来,德清不断探索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新路径,通过挖掘保护,打造系列文化IP,进一步活化利用,让德清“源文化”这个江南文化的重要源流焕发活力。防风之力、制玉之技、铸剑之法、制瓷之艺、育珠之术、修史之才、赋诗之能,德清这片土地上,拥有璀璨的文化风物。尤其是制瓷之艺,在考古挖掘中发现,早在几千年前,德清就已开始烧造原始瓷器。上世纪80年代初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后,德清先后新发现多处先秦时期的原始瓷窑址。2007年至2008年,故宫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德清县博物馆,对火烧山、亭子桥窑址进行考古发掘。2009年,又对龙山窑址群进行考古调查……通过一系列考古工作发现,德清原始瓷器烧造从夏商时期开始,历经西周、春秋、战国各个时期,连绵不绝,基本不曾间断。德清原始瓷窑址是目前已知出现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序列最完整的窑址群。这些考古工作取得的成果和出土的器物震撼了陶瓷界和考古界。2012年,专家对《中国陶瓷史》进行修编,其中一大亮点就是把德清原始瓷窑址作为“瓷之源”写进了中国陶瓷史。德清“瓷之源”品牌自此开始打响。烘豆茶也是德清“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清,烘豆茶也称熏豆茶、“防风茶”,与“防风神话”一脉相承。相传防风氏在德清治水时,当地百姓用橘皮、野芝麻泡茶,为他祛湿驱寒,另以烘青豆佐茶,此后流传2000余年,成为德清当地民俗之一。2007年4月,“防风神话”“防风庙会”被认定为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防风神话”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防风神话”“防风庙会”的申遗,以及普及与推广,更多人知道并认识了烘豆茶,也让烘豆茶成为德清的文化标识之一。对淡水珍珠养殖技术历史的挖掘与保护,德清同样不遗余力。通过翻找历史文献资料、到国外考察对接、实地考证并修复遗址等方式,认证了德清是世界人工淡水珍珠规模化养殖发源地。2017年6月,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4年5月,被农业农村部推荐至联合国粮农组织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德清,被誉为“世界珍珠之源”。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德清发源的前溪歌舞,是浙江汉民族舞蹈中江南特色舞蹈之一。以武康石为载体的特色桥文化,使德清古桥群成为浙江地区少见的宋元桥梁保存地之一。德清也是湖州这一世界丝绸文明最重要发祥地之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北朝时期诗词格律化的见证地。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源文化”,或诞生于德清,或交汇于德清,或发展于德清,在此熠熠生辉,成为江南文化的重要源流。11月14日,江南文化源起与创造座谈会暨“源文化”价值特色研究论证会在德清举行。与会的社科专家、学者第一站就参观了江南之源文化遗址公园。近年来,德清深入实施“源文化”溯源工程,谋划布局“源文化”项目。通过整合县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等城市文化功能载体,集聚瓷文化、茶文化、珍珠文化等文创业态,打造江南之源文化遗址公园,作为德清“源文化”的综合集成展示区。据悉,该公园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是国内首个体验式博物馆群落,将展现三千年未变的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江南原貌。目前,公园正在加紧建设当中,部分场馆已完工并面向游客开放。“我们说的‘源文化’是江南文化中的具体元素,比如瓷、茶、桥等。如果把这些文化之源比作是单项冠军,德清拥有多个‘单项冠军’,是一个‘综合冠军’。”复旦大学资深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葛剑雄表示,德清要在保护好优质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做好文化传承,不断推进文化创新,以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源头在德清。“瓷之源”文化在德清“源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为了更好地传承与保护,目前全省正由德清县牵头,联合省内7处古窑址组成“青瓷窑遗址(浙江)”联合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同时,德清与复旦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古陶瓷科技考古、成果转化利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烘豆茶的传承与应用,已深入德清人的生活。在下渚湖街道,村民们约上三五亲朋好友,来场“打茶会”早已司空见惯。每年的防风文化节上,当地的幼儿园小朋友都会穿着特色服装,有的摘豆、有的剥豆、有的熏豆、有的表演喝茶礼仪,完整地展示“防风茶”的制作过程。“每年都会组织孩子们开展防风茶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传承和展示家乡的传统文化。”德清县三合幼儿园园长龚晓颖说。德清工业旅游的“金字招牌”,必然是欧诗漫珍珠文化园。去年,珍珠文化园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园内拥有欧诗漫珍珠博物院、珍珠研究院、珍珠设计院、透明工厂、研学基地等景点。文化园以“珍珠”为核心,开发了“溯源珍珠文化之旅”“探索珍珠美肤奥秘之旅”等三大特色旅游路线。为满足更多游客旅游新需求,园区还开设了亲子研学、珍珠文化、珍珠科普、透明工厂观光等特色活动。如今,该园已成为展示、宣传、推广世界珍珠文化,中华珍珠文明对话世界的窗口,也为全球珍珠产业的研究、展示与发展提供了交流平台。历史文化资源不可复制、不可再生。文化遗产要保护好,更要“活”起来,才能使其更好地活在当下、服务当代。“德清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可以加入科技手段,并且做好文物的活化利用,持续深耕文化产业。”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郑建明说。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色,德清在“源文化”的活化利用上,与产业融合紧密相连。开局10分钟销售额突破1亿元;商品成交总额同比去年增长70%;仓库发出包裹量较平时翻一番。欧诗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今年“双11”战绩亮眼。欧诗漫是基于德清珍珠文化“长”出来的一家国货龙头企业,创始人沈志荣被称为“珍珠大王”。“人工养殖的珍珠,只有5%是用于做首饰。”上世纪80年代,沈志荣就意识到,仅依靠珍珠养殖和初级加工,很难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自此他开始珍珠深加工的探索,通过做化妆品、保健品,建设总面积700亩的小山漾珍珠生态养殖基地,结合珍珠文化与工业旅游的深度融合,一步步让珍珠产业在德清“开花结果”。如今,德清珍珠深加工总量每年在80至1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是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深加工基地,珍珠养殖与深加工年产值超70亿元,带动就业近2万人。11月16日,“江南之源”文化艺术周在阜溪街道龙胜村举行。稻田生活艺术集市上,一件件古朴、大气的青瓷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品评。这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青瓷工艺非遗传承人王军港团队带来的作品。这些年,王军港奔走在德清,探寻德清原始瓷烧造技术,通过技术攻关和配方研制,让德清瓷重现光芒。他先后在德清开办的德清窑艺术馆、“瓷印记”工作室,已成为大众了解、体验德清原始瓷文化的重要平台窗口。在下渚湖街道,“胡梅嫂”牌烘豆茶家喻户晓。作为当地烘豆茶的代表,“胡梅嫂”先后成立了“和王土特产店”和“德清下渚湖街道上杨胡梅嫂三道茶坊”。这几年,胡梅嫂”牌烘豆茶已先后在省、市、县相关活动现场惊艳亮相,赢得了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每年生产烘豆3000多斤,烘豆茶一年的销售额约有20万元,非常可观。”“胡梅嫂”创始人之一王永梅说,今后将把烘豆茶打造成当地的旅游必备佳品,进一步打响品牌知名度,让烘豆茶成为传播德清茶文化的媒介。